咨询

陽江發燒之旅(一)

2014年10月17日 媒体关注 浏览:280 复制链接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十八間發燒房,每間都進行了適當的吸音隔音處理,電源也經過特別重整,當中面積有大有小,大的那些牆壁都擠滿了音樂軟件,看上去好不壯觀。本刊寫手一行十一人,先由李先生親自帶領逐間細味,內裡有專攻High—End效果的示範、以音色取勝的真空管美樂,更有經典器材組合的系統,以及適合一家大小欣賞電影的超級家庭影院,不論你的賞樂喜好如何,這裡總有一個房間會中正你下懷。

陽江發燒之旅(一)

 


提起位於中國廣東省西南沿海地區的陽江市,你會想起甚麼?老饕或許會想起陽江特產“豆豉”,但相信更多人會聯想起中國第一刀、剪名牌[ 陽江十八子 ]生產的各種利器,不過為香港和國內的發燒友來說,或許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找不到相同規模的陽江十八子[ 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 ]更能惹起他們的遐想。



認識[ 陽江十八子 ]刀廠的老總李積回超過十年光景,認識他當然不是和十八子菜刀有關,而是在一個國內的音響展期間碰上,並且向他提供了一些音響器材配搭上的意見。當時的李總已是一位滿腔熱誠,對追求靚聲不遺餘力的發燒友,他在陽江的多層洋房居所里特別闢了幾間不同面積的房間作為聽Hi-Fi和睇AV之用。實在想象不到他的發燒溫度在短短幾年間會一發不可收拾,他除了不斷在市場上搜購各個音響名牌的現役頂級器材之外,也着力於尋找曾經在往昔歲月光芒四射的古董音響名器,而且對於收藏音樂軟件更是不遺餘力(最經典一役是花了100萬人民幣買下東京圖書館全部庫存的20萬張黑膠唱片),正是由於音響器材與音樂軟件的收藏數量高速增長,李總發覺原來的地方早已不敷應用,於是萌起一個一為神功,二為弟子的念頭---興建一座設有多個獨立試音室的建築物來擺放這些寶貴的器材與軟件,同時亦可以開放給發燒友參觀,與及把這些器材作交叉配搭乘開聲...結果李總成功建成一座內有十八間發燒房的[ 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 ],並且力邀我和錢大姐前往作客。我第一次前往陽江探訪李總是千禧年的七月,但當日的車程實在令我印象難忘,由深圳出發,途徑廣州、佛山、鶴山、江門、開平、恩平才到達陽江,車程接近6小時,下車時疲憊不堪,心裡下了決定:[ 下次唔使預我! ]不過幾年前由珠海開了一條沿海高速公路直達陽江,車程大大縮短至兩個半小時,旅途當然輕鬆得多了,所以我約好眾寫手兄弟(只有披頭、Simon和小潘因事缺席)連同錢大姐一行十一人,在十月初齊齊前赴陽江探訪音響博物館和李總的發燒私寶。承蒙李總熱情招待,一眾兄弟莫不嘆為觀止。說來慚愧,李總有部份古董珍品我還是第一次見識...要講的實在太多,還是留待兄弟們道出他們的心聲罷。(大草)



告訴你,位於陽江有一位發燒奇人,十年來把世界音響歷史上幾乎所有傳頌一時的名器都收納在內,只買不賣,利用堆積如山的名器,打造出一間「音響博物館」,除了羅列出各款經器材及揚聲器之外,更內建十八間不同面積的音響示範房,組合出十八套不同音效、各具特色的音響系統。

叫得上奇人,當然不止於此。他收納了60萬張CD、60萬張黑膠唱片,軟件數量多得驚人!大家講得出的天碟,他都擁有不止一張。他除了博物館之外,自己家中再另外設有五個發燒窩,設置著一樣High-End的器材,而且玩得更顛,內裡的器材完全是終極配搭,極盡發燒的能事!
  
他就是人稱「天下第一燒」的陽江十八子集團總經理李積回。究竟他燒得有幾誇張?2010年初,大草、錢大姐及本刊一眾主筆寫手,浩浩蕩蕩由香港出發到陽江,進行為期兩日一夜的發燒之旅。回來執筆,我決定用「超級無敵十八子」為題,因為玩Hi-Fi玩到李先生的地步,用「超級無敵」形容他相信也沒有半點誇張。



陽江李嘉誠?

「陽江十八子」就是指在陽江以賣刀馳名全國的「十八子集團」總經理李積回,顧名思義,「十八子」是由「李」字分拆出來。他的刀名震全國,《国产凌凌漆》中周星驰所使用的刀就是該公司负责替星爺打造。

老實說,今次《音響技術》幾乎全體寫手拉大隊到李先生處觀摩實屬罕見,在本刊工作這麼多年還是首次見到這麼大規模的海外「家訪」活動。李先生相當細心,在珠海九州港準備專車接送我們往陽江,在旅途上大家談談發燒經,三個多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在車途中,朋友跟我說十八子在陽江真的很火紅,還打趣說李先生是「陽江李嘉誠」呢!我本來都半信半疑,但當專車進入陽江範圍,看見四周都是「十八子」的物業、設施、廣告及宣傳,我不得不承認十八子在陽江的確地位超然!



正所謂聞名不如見面,身為大企業總舵主的李先生,我實在想不到他真人竟是如此親切和藹,完全沒有半點架子,也沒有富豪或老闆的氣焰,李先生親自接待錢大姐及大草,並邀請我們一眾寫手到十八子飯店進餐,他的好客和熱情,再加上陽江家鄉名菜,令我們立即把舟車勞頓之苦拋諸腦後。





超級巨刀

在填飽五臟廟之後,參觀活動正式開始。第一站是到十八子總部,由李先生親自率領向我們講解十八子鑄刀的歷史,以及現時該公司的發展。刀,即使並不是我們的關注點,但能夠看看比一個人還要高大的超巨型菜,或者親手試提(根本提不起)逾百公斤的大刀,都是相當過癮的經驗。

睇完大刀,接下來也是時候聽音響,就在十八子的總部內,李先生把其中一層全層撥作「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而文章開首說過的「十八間發燒房」也就是設置在這裡。在大門口首先見到的就是一張龍椅,發燒友常說道「皇帝位」,以龍椅作個象微就最適合不過。


十八間房自由行

十八間發燒房,每間都進行了適當的吸音隔音處理,電源也經過特別重整,當中面積有大有小,大的那些牆壁都擠滿了音樂軟件,看上去好不壯觀。本刊寫手一行十一人,先由李先生親自帶領逐間細味,內裡有專攻High—End效果的示範、以音色取勝的真空管美樂,更有經典器材組合的系統,以及適合一家大小欣賞電影的超級家庭影院,不論你的賞樂喜好如何,這裡總有一個房間會中正你下懷。

音響從來是鹹魚白菜各有所愛,加上十八間房每間的器材組合各具特色,因此我們於每間房粗略聽過之後,接著就是「自由行」時間,寫手們發燒年資有深有淺,喜好亦有所不同,自由時間一開始,大家就自動分組在喜歡的房間內聽過痛快,而在這個多小時之中,我們這班大男人都變得像小孩子回到遊樂場一樣,玩得不亦樂乎。而一眾寫手亦揀選了自己最喜愛的房間,亦寫下了自己對該套器材搭配的心底話。而餘下的房間,則由我作簡略介紹。




B&W + Lyngdorf +Burmester 真正達至《與眾樂樂》

今年三月份我與香港一眾發燒友到陽江拜會李積回先生(下稱李總),他是陽光十八子集圍的掌舵人,也是出名的音響收藏家,在這次的聚會中得知李總已經密鑼緊鼓地籌備一所《發燒音響博覽館》,博覽館內建立十八間房間,將會配搭不同的Hi-End級音響組合,並公開開放給各界有興趣人士參觀及欣賞,實行與眾同樂,而且借此推廣這個有益身心的嗜好。

因此得知《音響技術》將安排一眾寫手到陽江採訪李總,我當然報名參加,因為想看看他新建成的《發燒音響博覽館》,並且再有機會親近一些夢寐以求的銘器,結果我們一行11人到陽江朝聖。

真的不敢相信,就在短短半年的時間,李總已經把這個博覽館搞得有聲有色,每間房間都已經裝修完成及配搭了各式Hi-End級器材,並已開放可供欣賞,真的十分佩服李總的才幹和能力。

就在眾多房間中我最難忘是B&W的經典揚聲器「Nautilus鸚鵡螺」,看官不要見笑,在我記,虑中,我有數次見到B&W鸚鵡螺的展示,但真真正正聽到它開聲,這是第次,所以今次能在李總的博覽館聽到鸚鵡螺揚聲器天籟之聲,真使我十分難忘!

這次體驗鸚鵡螺開聲的組合包括Burmester979 CD轉盤,Lyngdorf DPA-1數碼前級,Lyngdorf TDAI 2200數碼合併機(只用後級部份)。我找來一張Burmester CD3來試聽,整體發出一種極之乾淨利落的聲音,速度也很明快,各種細節都能輕易的聽得見。組合的人聲是帶點冷靜不造作,口形針點式的精確,到低頻較多的段落,鸚鵡螺輕鬆地鳴放出有權威性的低頻,而且沒有一點繃緊和抑壓感。還有音場營造也相當不錯,當播放大型交響樂時,前後層次感鮮明,轉到爵士樂時,氣氛即是轉為熱情,音像也會忠於錄音變得較前和逼身。雖然鸚鵡螺在1993年發表,但在今日來聽也沒有半點落伍的感覺。要有這樣好的效果,當然還要有一個優秀的空間加上細心的調校,才有這樣好的表現。

雖然在一年內到陽江拜會李總兩次,我事前想會不會太頻密,到時沒有新鮮感?但當我想起可參觀他新建的博覽館,我就知應該有很多新東西可以看到或聽到,最後証明我的決定沒有錯誤,還可感受李總的熱情招待,和體會得到他一顆與眾同樂的心,實在值得表揚。  (Lee388)




Dyna+Jadis+Goldmund

九月中旬,大草對我說,「陽江十八子集團」總裁李積回先生邀請《音響技術》雜誌一眾編輯及主筆,前往陽江參觀他一手創辦的「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

「陽江十八子」所製寶貝很有名,不過,近年在網上有關李先生的報導,反而是他的發燒紀聞,我看過這位世界級發燒友不少報導,可謂如雷貫耳。有機會一見其人,以及親身接觸大量令人心動的音響銘器,實在非常吸引,加上自己是陽江人,但從未回過故鄉,馬上一口答應。

據報導所知,李先生約在十年前才加入發燒友行列,後來器材越買越多,就辦了家視聽會所,實行以音樂會友。視聽會所經過幾年發展,李先生決定建立一所規模更大的音響博物館,經過一番努力,博物館於早前幾個月開幕,由於音響器材及軟件太多,博物館現時仍在調試階段,但十八個專用發燒房已全部可以開聲。

我有不少長輩和朋友都是音響發燒友,可以說從小就接觸音響器材,但坦白說,幾十年所接觸的器材,皆不及當日所見。李先生收藏的器材不但數量多,絕大部份都是銘器和精品,「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之名,一點都不誇張。

走馬看花、浮光掠影走了一圈,大草讓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發燒房細聽,我是Dynaudio fans,很自然的選了擺放Dynaudio Evidence Master的發燒房。用來推動 Evidence的是Goldmund Telos 2500分體後級,前級是Ayre Evolution K1,CD唱盤是Jadis Jl Drive。

Evidence Master是Dynaudio,旗艦級喇叭受到不少音響雜誌主編及發燒友推崇,被喻為世界最好聲喇叭之一,我在不同場合聽過 Evidence Master的表現,非常喜歡這對喇叭的聲音,Godmund Telos 2500後級同樣是廠方旗艦產品,每聲道輸出400W,有足夠的輸出動力去驅動Evidence Master,系統搭配的前級是Ayre Evolution K1,我曾經使用過Ayre K1及V1,沒記錯的話,現時的Evolution已經是第四代產品了,Ayre Evolution K1同樣是Ayre旗艦前級,評價甚佳,近年才被KX-R取代旗艦位置,至於作為訊源的Jadis Jl Drive,同樣是發燒精品。

面對一大堆「旗艦」,我呆看了幾分鐘才開始試聽。

走到音響架上找些適合試聽的CD,發覺這間房收藏大部份是—POP唱片,流行音樂鮮有發燒碟,我隨手拿了張モー娘(Morning Musume)精選碟來播放。這隊曾多次入選紅白歌合戰的女子組合,近年風光不再,風頭和聲勢被另一女子組合AKB48完全蓋過。我對這隊組合很熟悉,聲音一如所料,很難聽!Evidence Master是照妖鏡,唱片錄音水準如何,基本上會如實反映,不會加以美化和修飾。

跳選了幾首歌,實在聽不下去,也覺委屈了這套音響組合,往唱片架找來幾張桑田佳祐和五輸真弓的專輯來聽,實力派和偶像派的分別很明顯,唱片雖然不是發燒碟,但歌唱者有實力,聲音自然能感動人。

再往唱片架上尋寶,唱片實在太多了,找不到平常試音用的唱片,只好專挑些看來錄音比較好的唱片來試聽,聽了一大堆唱片之後,發覺當中也有不少我不認識的觀聲唱片。

我對這套系統的初步印象是充滿潛力,但未發揮得最好,聽大編制的交響樂時,系統的聲音堂皇壯麗,但聽部份人聲唱片時,感覺口形稍大,看來喇叭擺放位置要稍作微調,才有更佳表現。

在房間聽了約一小時,已到集合時間,參觀和試聽的時間有點匆忙,但能夠把玩到這麼多旗艦級產品(機會難得,我當然不會只呆在一間房之內),這次陽江之旅,實在非常「幸福」。(Jackie)




ATC EL150+Audionote+emmLabs 

這間房本來是用作售賣一些精選發燒軟件,不過既然有地方,不妨又放多一套器材,於是一套非常不錯的系統,就在這間看似普通的房間中建立起來。揚聲器是英國ATC EL150,前級為英國Audionote M6以及加拿大數碼專家emmLabs的訊源系統。後面還有Purevox黑膠唱盤以及瑞士Studer的調音台,以及兩部開捲式錄音帶播放器。



ATC 300你聽過未? 

在十八子的參觀旅程中,家庭影院的示範室一共有三個,而最討好我的,正是這間 ATC多聲道房間,這裡的器材,主角的七聲道全都是使用英國ATC揚聲器,其中主聲道的ATC SCM300 Tower,兩隻十五吋低音加全有源推動,平時真的很少機會見到。而同時加上四隻JBL 18吋戲院超低音,即使訊源只是播DTS-Core,仍然是叫人感動及震撼,而多聲道前級為美國Cary的Cinema 6,雖然是舊款,但出來的聲音保持貴氣幼細,我聽久石讓演奏會,經她輸出的聲音,混以ATC揚聲器,有氣勢有文化,我幾乎聽得不願離開。



Tannoy+Burmester+CEC 

CEC的帶動式轉盤,TLO絕對是代表作,配合德國Burmester的一代名作909 System,這部看似是後級的物體,其實是「解碼+前級+後級」的一體化器材。推動英國Tannoy Kingdom Royal,魅力非凡。



Martin Logan 

這次隨「音響技術」到陽江的音響之旅不單只大開「耳」界,更是大開「眼」界。 「陽江十八子」李總對音響之高燒程度世界知名,在日理萬機之餘,還能把餘下的 時間對音響百分之百投入,對世界各地音響名牌、型號及價格瞭如指掌,絕不會入 錯貨,也不會入貴貨,難怪他的音響博物館內放滿了發燒友夢寐以求的名器,用「劉姥姥入大觀園」也未能反映那種目不暇給,大開眼界的震撼。博物館內的十八間影音房,面積各異,但最小的也有200平方呎,大的房間面積有八百平方呎,擺放超巨身形的揚聲系統也綽綽有餘,其中一間大房內就擺放了一套重2,000磅的 Martin Logan Statement Evolution 2 揚聲系統,每聲道的高中音屏風已比我家的大門還要大,低音部份共用上16個12”直徑的單元,這種規格在Martin logan的族譜內也無出其右,這房間對我特別有吸引力的是推動的前級與我家中的前級同樣是Mark Levinson至今唯一的Reference(參考級)前級系統No.32,至於後級則用上四台Mark levinson的參考級No.33的單聲道後級擴大器,每聲道輸出300瓦(8 ohm負載),體重達435磅。前端包括英國 名牌Meridian 800影音電腦、瑞士名牌 Nagra T-Audio。專業開捲式錄音座和英国 Nottingham Analogue Audio的Space Deck黑膠唱盤連原廠唱臂。整個系統重量達4000磅,在這房間可以一字排開仍沒有侷促之感,如此敞大的音響房真是羡煞發燒友。房內是看不到牆身的,因為系統的前後是整幅CD牆,左右是黑膠牆,在此閉關三年也不愁寂寞。坐在正中的皇帝位,聽「天弦」二胡交響曲爆棚時的氣勢真是君臨天下,層次分明,那種包圍感,舞台感和深不可測的能量感真是筆墨難以形容,我在皇帝位對此懾人的威勢無力抵抗,只能五體投地以表尊敬。當換上了蔡琴《金片子二》時,舞台即時變身在一個大小比例適中的音樂廳,琴姐的嘴形細緻,閉目時的結像栩栩如生,充滿生氣,這個系統有氣勢、有幼細,正是發燒友追求的東西。聽畢逭系統令我更清楚器材的潛能可否全面發揮與聆聽環境真的息息相關,離開這試音房時腦海中不停盤算如何可把家中的系統表現與此系統拉近一點。不過不消一刻,我的專注力已被走廊兩旁陳列的TAS上榜黑膠天碟深深吸引,看得垂涎三尺,在這短短兩天的行程裏,真是大開「三」界,除了「耳」和「眼」外,是「食」界。陽江位置得天獨厚,新鮮海鮮種類繁多,海灘水清沙細。再次感謝李總把陽江打造成一個超級發燒友的渡假勝地。(Vitus) 



Golden Sound +MBL+ VTL+ Accustic Arts

Golden Sound的旗艦音箱,於十八子的博物館內作出開聲示範。而負責推動的還
有德國MBL 9011頂班功放、前级是VTLTL 7.5旗艦真空管放大器,訊源則是德國
Accustic Arts的數碼音源系繞Drive+Tube-DAC。




Rogers LS3/5A +Ayre +Nagra PL-L

作為經典博物館,總不能沒有曾經迷倒萬千音響發燒友的LS3/5A小型鑑聽揚聲器,而現場開聲的則是Rogers 15 ohms版本由美國Ayre播放機作為訊源,以及瑞士Nagra PL-L前級以及VPA單聲道後級推動,怎會不靚聲?



Westlake

在十八間音響房間中,筆者選擇了其中一間較小的房間,這房間最吸引筆者的是它所擺放的一對揚聲器,總房間面積應該不夠二百呎,但竟然放置了一對Westlake Tower 12,這對受日本權威音響雜誌所肯定,並推薦為最佳器材的Tower 12,對筆者來講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它完美地兼顧了外形、修長與音質的極致表現,如雕像般端莊的喇叭箱,搭配獨立的底座,整量外觀自成一格。精美的實木號角、硬式的喇叭網罩、鍍金的WBT端子,都是這款揚聲器上諸多優點和特點的一部份。在聆聽配搭上也可以看出花了相當的心思。首先CD唱盤用上了Esoteric P70的VRDS轉盤,而解碼器則使用上了Weiss Medea。利用P70的雙AES數碼輸出24/176.4訊號給Weiss Medea鎖定,接下來由Audio Note的M2 Line前级高質素輸出接上兩對Conrad Johnson後級以Bi-amp驅動每隻達160kg的Westlake Tower 12揚聲器,聲音更為直接了當。Westlake Tower 12的兩吋中音號角木horn嘴確實名不虛傳,再加上兩隻12”低音單元,播放出來的音色確不同凡響,那種真實的質感,和一層層很有層次感的低頻,實在令人心動,前後距離和層次感十足,使人樂而忘返,想不到細空間配搭這巨大的Westlake Tower 12也有如此精彩表現,這房間令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紅人)



B&W+Boulder+Electrocompaniet 

要聽音樂味?來試試這個配搭。英國B&W N805為音箱,擴音機是美國Boulder 500以及挪威Electrocompaniet的CD機EMC 1 UP。



TAD+ Lyngdorf+ Esoteric 

在音響博物館十多間發燒房的其中兩間都用了Lyngdorf數碼擴音機,其中一套安裝 在大發燒房內,用了四部TDAI-2200擴音機分頻推一對B&W鸚鵡螺揚聲器,音色十分自然開揚。現在要介紹的是另一套安裝在一間約二百平方呎的發燒房,以Lyngdorf Millennium Mk IV數碼擴音機為中心的系統。CD轉盤用了Esoteric P-O,與及TAD號角揚聲器TSM-300。作為Lyngdorf旗艦數碼擴音機的Millennium Mk IV,最令人注目是在機面板中心裝有個頗大圓型的音量控制轉輪,用手轉動,是十分順滑而不是輕飄飄的感覺,其製造和表面打磨手工的高水準,令人不期然讚美。CD轉盤用一條數碼線連接 Millennium Mk IV,TAD TSM—300是一對音色準確的小型號角監聽揚聲器,在這發燒房聆聽Jheena lodwick的CD《All My Loving》,覺得這對揚聲器能發揮到 Millennium MK IV的優點,特別是背景的寧靜,開揚和幼細的音色與及優異的速度感,人聲很甜美,令人投入音樂中。要玩到數碼擴音機好聲,CD轉盤的質素非常重要,理論是高級CD轉盤的數碼輸出jitters較少,Esoteric P-0 是Esoteric廠在1997年推出紀念十週年的頂級轉盤,採用分體式電源,機身是重量级,為當年十分發燒的設計,Esoteric P-O的表現也很出色,令到Millennium Mk IV發揮到很平衡的全音頻和足夠的動態。音博的負責人在介紹時曾表示這系統的表現得到很多參觀者的讚許,筆者在聆聽後也深感認同。(Chris)



Marantz 7+9 

作為博物館,經典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好像名頌多時的Marantz原裝7+9真空管組合,一定要有!加上英國音樂傳真的Tri-Vista SACD,以及瑞士Ensemble的Reference Gold/ Profundo揚聲器,聲音夠吸引。



全膽機推Avalon Avalon

Avalon揚聲器,難推?絕對不會,配Conrad Johnson的膽後,以及英國Audionote的M3 前級,聲音就中正下懷了!



Martin Logan+Halcro+ VTL+Burmester

Martin Logan的屏風喇叭,由Halcro的單聲道功放推動,功率要幾多有幾多,前級又再一次是VTL旗艦的TL-7.5.而訊源及電源處理都由Burmester-手包辦。



Sonus Faber+Audio Research+ASR+Gryphon 

又一間音樂感正到暈的房間,開聲中的產品計有意大利Sonus Faber Guarneri Memento,後級是美國ARC、前級是德國ASR,而訊源則是丹麥Gryphon負責把關。 



Ruark Excalibur 

10月8號的陽江之旅給筆者一個既開耳界更大開眼界的日子,名聞國內極度發燒狂熱份子---人稱陽江十八子的李總熱情招待本刊,眾寫手參觀他的音響博物館,是發燒友的一份子有機會參觀定必欣喜若狂!在短短的六、七個小時裡,我們先後參觀了他的十數間聽音室和器材展覽廳,當然少不了他特別開放給我們參觀他的私寶,古今中外的硬件和軟件盡在其中,令人目不暇給,就算筆者早有準備,充滿了電量的相機,按一般可拍三數百張照片的電池也耗盡,到後期只好動用手機拍攝,足見十八子的珍藏是何等魅力!比一般音響展更具吸引力。

話說回來,十八子的音響博物館極貝特色,十八間大小不同間隔的影音房間,分別擺放著口碑載道的音響器材,膽石俱備,音質各具美態,真的做到每間房間各具特色,總有一間你喜愛的,各位寫手兄弟亦老實不客氣,各自找尋自己喜愛的房間好好享受。筆者對一些綑房情有獨鍾,以較為接近家居環境,聽起來較投入,音效更能發揮,看真的,每間房間都經過特別處理,好像獨立電源、房間吸音處理等,全部皆經過精心計劃,所以好聲並不是唾手可得,是要經過一番努力,悉心調校才成。

筆者經過18間聽音窒的巡禮後,最後揀選了Ruark Excalibur及Sonus Faber Guarneri 揚聲器為首的器材組合聆賞,分別聽了半小時多,聲音各具特色,Ruark Excalibur 的配搭有sonic Frontiers Transport 3及Processor 3轉盤解碼組合,ASR分體電源前級和Goldmund雙單聲道後級,音質厚潤,尤其中頻飽滿有力,低頻量感豐富,人聲具感染力,聽流行、爵士或鼓樂相當討好。而另一間以Sonus Faber Guarneri 配Audio Research Classic 150雙單聲道膽後級,ASR分體電源前級及Gryphon頂班CD機,音質纖秀,極具美態,聽弦樂滑,樂器定位清晰明確,層次鮮明,空間感寬闊,聽古典音樂是其強項,所以話,你若追求發燒的最高境界,一套組合並未能滿足你所有要求,但有誰像十八子李總得天獨厚,可以有那麼多銘器組合出不同特色的聲底,總結是次經歷了5小時多的舟車勞動也不枉此行,增廣見聞,期待有機會再次拜訪!(加里) 




JBL+Pathos+Burmester+ Audiomeca

這套揚聲器的聲音令人非常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包括JBL的Project K2S9500,由意大利的Pathos膽機推動,配搭上Burmester 808mk3前級,訊源是Audiomeca的Mephisto II.X。



Wilson Audio+三槍投影機

這間房都算誇張,先有多台狀態完美的三槍的投影機,包括示範中的Sony G90!而音箱則清一色是Wilson Audio的Watt仔!再加兩隻Earthquake超低音。擴音機則是Lexicon的RV-8,藍光機是Pioneer的LX91。



電源穩壓、靓聲有方法

這間房沒有器材,但對靚聲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那就是多臺重型交流參數穩壓器。玩音響一定要玩電,這是不二法則。



經典音箱大集匯

各位看官,這裡叫得做「博物館」,當然不止得十八間示範房那麼少。那裡還有三個展館,第一個展館是「音響器材展館」,內裡擺放了很多很多不同年代不同價位,總之有代表性的擴音機及SACD/CD/LD/DVD機,我在那裡都見到不少兒時想買的器材,以前都只是看相片,今日終可見見實物,開心到不得了。另一間房是「真空管擴音機展館」,不同年代的膽機,盡在這裡。

壓軸出場,是一個幾千平方呎的「揚聲器博物館」,這裡是最「恐怖」的,不單近期各款超級揚聲器都陳列在內,連那些在時代洗禮下已經很難再找得到的經典音箱,竟然都在這裡羅列出來。

由於款式實在太多,我不逐張逐張相講解,大家盡情看圖吧。




















本文选自2010年12月《音响技术351期》,感谢《音响技术351期》杂志为世界发烧音响网提供文章!

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欢迎各大音响杂志社提供杂志!
联系电话:13926353332  石先生
座    机:0662-6600692
联系地址: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东城镇那霍工业区一号

          十八子集团三楼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