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音响技术杂志社的阳江发烧之旅(5)
ATC EL150+Audionote+emmLabs
這間房本來是用作售賣 些精選發燒軟件,不過既然有地方,不妨又放多一套器材,於是一 套非常不錯的系統,就在這間看似普通的房間中建立起來。揚聲器是英國ATC EL150,前 缎為英國Audionte M6以及加拿大數碼專家emmLabs的訊源系統。後面還有Purevox黑 膠唱盤以及瑞士Studer的調音台,以及兩部開捲式錄音帶播放器。
ATC 300你聽過未?
在十八子的參觀旅程中,家庭影院的示範 室一共有三個,而最討好我的,正是這間 ATC多聾道房間,這裡的器材,主角的七 聲道全都是使用英國ATC揚聲器,其中主 聲道的ATC SCM300 Tower,兩隻十五 吋低音加全有源推動,平時真的很少機會 見到。而同時加上四隻JBL 18吋戲院超低 音,即使訊源只是播DTS-Core,仍然是叫 人感動及震撼,而多聲道前級為美國Cary 的Cinema 6,雖然是舊款,但出來的聲音 保持貴氣幼細,我聽久石讓演奏會,經她 輸出的聲音,混以ATC揚聲器,有氣勢有 文化,我幾乎聽得不願離開。
Tannoy+Burmester+CEC
CEC的帶動式轉盤,TLO絕對是 代表作,配合德國Burmester的 一代名作909 System,痘部看 似是後緞的物體,其實是「解碼+前級+後級」的一體化器材。推動英國Tannoy Kingdom Royal,魅力非凡。
Martin Logan
這次隨L音響技術」到陽江的音響之旅不 單只大開「耳」界,更是大開L眼」界。 「陽江十八子」李總對音響之高燒程度世 界知名,在日理萬機之餘,還能把餘下的 時間對音響百分之百投入,對世界各地音 響名牌、型號及價格瞭如指掌,絕不會入 錯貨,也不會入貴貨,難怪他的音響博物 館內放滿了發燒友夢寐以求的名器,用 「劉姥姥人大觀園」也未能反映那種目不 暇給,大開眼界的震撼。博物館內的十八 間影音房,面積各異,但最小的也有200 平方呎,大的房間面積有八百平方呎,擺 放超巨身形的揚聲系統也綽綽有餘,其 中一間大房內就擺放了一套重2,000磅的 Martin Logan Statement Evolution2 揚聲系統,每聲道的高中音屏風已比我家 的大門還要大,低音部份共用上16個12” 直徑的單元,這種規格在Martin logan的 族譜內也無出其右,這房間對我特別有吸 引力的是推動的前級與我家中的前級同樣 是Mark Levinson至今唯一的Reference (參考級)前緞系統No.32,至於後級則用 上四台Mark levinson的參考緞No.33的 單聲道後級擴大器,每聲道輸出300瓦(80hm負載),體重達435磅。前端包括英國 名牌Meridian 800影音電腦、瑞士名牌 Nagra T-Audi。專業開捲式錄音座和英国 Nottingham Analogue Audio的Space Deck黑膠唱盤連原廠唱臂。整個系統重 量達4000磅,在這房間可以一字排開仍沒 有侷促之感,如此敞大的音響房真是羡煞 發燒友。房內是看不到牆身的,因為系統 的前後是整幅CD牆,左右是黑膠牆,在 此閉關三年也不愁寂寞。坐在正中的皇帝 位,聽「天弦」二胡交響曲爆棚時的氣勢 真是君臨天下,層次分明,那種包圍感, 舞台感和深不可測的能量感真是筆墨難以 形容,我在皇帝位對此懾人的威勢無力抵 抗,只能五體投地以表尊敬。當換上了蔡 琴《金片子二》時,舞台即時變身在一個 大小比例適中的音樂廳,琴姐的嘴形細 緻,閉目時的結像栩栩如生,充滿生氣, 莛個系統有氣勢、有幼細,正是發燒友追 求的東西。聽畢逭系統令我更清楚器材的 潛能可否全面發揮與聆聽環境真的息息相 關,離開這試音房時腦海中不停盤算如何 可把家中的系統表現與此系統拉近一點‘ 不過不消一刻,我的專注力已被走廊兩旁 陳列的TAS上榜黑膠天碟深深吸引,看得 垂涎三尺,在這短短兩天的行程裏,真是 大開「三」界,除了「耳」和「眼」外, 是「食」界.陽江位置得天獨厚,新鮮海 鮮種類繁多,海灘水清沙細‘再次感謝李 總把陽江打造成一個超級發燒友的渡假勝地。(Vi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