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音响技术杂志社的阳江发烧之旅(3)
超級無敵十八子
告訴你,位於陽江有一位發燒奇人,十年來把世界音響歷史上幾乎所有傳頌一時的名器都收納在內,只買不賣,利用堆積如山的名器,打造出一閤[音響博物館」, 除了羅列出各款經典器材及揚餮器之外,更內建十八間不同面櫝的音響示範房,組台出十八套不同音效、各貝特色的音響系統。
叫得上奇人,當然不止於此。他收納了60萬張CD、60萬張黑膠唱片,軟件數量多得驚人,大家講得出的天碟,他都擁有不止一張。他除了博物館之外,自己家中再另外設有五個發燒窩,設置著一樣High- End的器材,而且玩得更顛,內裡的器耐完全是終極配搭,極盡發燒的能事!
他就是人稱「天下第一燒」的陽江十八子集團總經理李積回。究竟他燒得有幾誇張?2010年10月初,大草、錢大姐及本刊一眾主筆寫手,浩浩蕩蕩由香港出發到陽江,進行烏期兩日一夜的發燒之旅。回來執筆,我決定用「超級無敵十八子」為題,因為玩Hi-Fi玩到李先生的地步,用「超級無敵」形容他相信也沒有半點誇張。
陽江李嘉誠?
「陽江十八子」就是指在陽江以賣刀馳名全國的「十八子集團」總經理李積回,顧名思義, 「十八子」是由「李」字分拆出來。他的刀名震全國,《國產凌凌漆》中周星馳所
使用的刀就是該公司負責替星爺打造。
老實說,今次《音響技術》幾乎全體寫手拉大隊到李先生處觀摩實屬罕見,在本刊工作這麼多年還是首次見到這麼大規模的海外「家訪」活動。李先生相當細心,在珠海九州港準備專車接送我們往陽江,在旅途上大家談談發燒經,三個多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在車途中,朋友跟我說十八子在陽江真的很火紅,還打趣說李先生是「陽江李…嘉誠」呢!我本來都半信半疑,但當專車進入陽江範圍,看見四周都是「十八子」的物業、設施、廣告及宣傳,我不得不承認十八子在陽江的確地位超然!
正所謂聞名不如見面,身為大企業總舵主的李先生,我實在想不到他真人竟是如此親切和藹,完全沒有半點架子,也沒有富豪或老闆的氣焰,李先生親自接待錢大姐及大草,並邀請我們一眾寫手到十八子飯店進餐,他的好客和熱情,再加上陽江家鄉名菜,令我們立即把舟車勞頓之苦拋諸腦後。
超級巨刀
在填飽五臟廟之後,參觀活動正式開始。第一站是到十八子總部,由李先生親自率領向我們講解十八子鑄刀的歷史,以及現時該公司的發展。刀,即使並不是我們的關注點,但能夠看看比一個人還要高大的超巨型菜刀,或者親手試提(根本提不起)逾百公斤的大刀,都是相當過癮的經驗。
睇完大刀,接下來也是時候聽音響,就在十八子的總部內,李先生把其中一層全層撥作「世界發燒音響博物館」,而文章開首說過的「十八間發燒房」也就是設置在這裡。在大門口首先見到的就是一張龍椅,發燒友常說道「皇帝位」,以龍椅作個象微就最適合不過。
十八間房自由行
十八間發燒房,每間都進行了適當的吸音隔音處理,電源也經過特別重整,當中面積有大有小,大的那些牆壁都擠滿了音樂軟件,看上去好不壯觀。本刊寫手一行十一人,先由李先生親自帶領逐間細味,內裡有專攻High—End效果的示範、以音色取勝的真空管美樂,更有經典器材組合的系統,以及適合一家大小欣賞電影的超級家庭影院,不論你的賞樂喜好如何,這裡總有一個房間會中正你下懷。
B&W + Lyngdorf +Burmester
真正達至《與眾樂樂》
今年三月份我與香港一眾發燒友到陽江拜會李積回先生(下稱李總),他是陽光十八子集圍的掌舵人,也是出名的音響收藏家,在這次的聚會中得知李總已經密鑼緊鼓地籌備一所《發燒音響博覽館》,博覽館內建立十八間房間,將會配搭不同的Hi-End級音響組合,並公開開放給各界有興趣人士參觀及欣賞,實行與眾同樂,而且借此推廣這個有益身心的嗜好。
因此得知《音響技術》將安排一眾寫手到陽江採訪李總,我當然報名參加,因為想看看他新建成的《發燒音響博覽館》,並且再有機會親近一些夢寐以求的銘器,結果我們一行11人到陽江朝聖。
真的不敢相信,就在短短半年的時間,李總已經把這個博覽館搞得有聲有色,每間房間都已經裝修完成及配搭了各式Hi-End級器材,並已開放可供欣賞,真的十分佩服李總的才幹和能力。
就在眾多房間中我最難忘是B&W的經典揚聲器「Nautilus鸚鵡螺」,看官不要見笑,在我記,虑中,我有數次見到B&W鸚鵡螺的展示,但真真正正聽到它開聲,這是第次,所以今次能在李總的博覽館聽到鸚鵡螺揚聲器天籟之聲,真使我十分難忘,這次體驗鸚鵡螺開聲的組合包括Burmester979 CD轉盤,Lyngdorf DPA-1數碼前級,Lyngdorf TDAI 2200數碼合併機(只用後級部份)。我找來一張Burmester CD3來試聽,整體發出一種極之乾淨利落的聲音,速度也很明快,各種細節都能輕易的聽得見。組合的人聲是帶點冷靜不造作,口形針點式的精確,到低頻較多的段落,鸚鵡螺輕鬆地鳴放出有權威性的低頻,而且沒有一點繃緊和抑壓感。還有音場營造也相當不錯,當播放大型交響樂時,前後層次感鮮明,轉到爵士樂時,氣氛即是轉為熱情,音像也會忠於錄音變得較前和逼身。雖然鸚鵡螺在1993年發表,但在今日來聽也沒有半點落伍的感覺。要有這樣好的效果,當然還要有一個優秀的空間加上細心的調校,才有這樣好的表現。
雖然在一年內到陽江拜會李總兩次,我事前想會不會太頻密,到時沒有新鮮感?但當我想起可參觀他新建的博覽館,我就知應該有很多新東西可以看到或聽到,最後証明我的決定沒有錯誤,還可感受李總的熱情招待,和體會得到他一顆與眾同樂的心,實在值得表揚。 (Lee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