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当音响遇上菜刀
喧闹的、车来车往的东风二路,十八子商场内亮光闪闪的各式刀具,对阳江市民来说或许早已司空见惯。然而,这座5层高的大楼内却常常“发”出他们不曾领略、绝美动人的声音———2楼、3楼、5楼13个不同风格的视听室,几十对各种时期的形状各异的音箱,或叠放整齐或散落四处的黑胶、CD,足以让人“沉”进一个神魂颠倒的“音响天堂”。
当音响遇上菜刀,这实在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件。这个味,或许只有十八子集团董事、总经理李积回才懂。
■现场探访
迷宫一样的私人视听空间
4月7日,我们走进李积回的“音响天堂”,宛如走进了一个电器城。当脚步刚刚迈上二楼,叹为观止的视觉冲击力立即扑面而来:从飞利浦第一台CD机、电台收集来的母带机、各式胆机、古董机到老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大喇叭,各个年代的数十对音箱,如海螺、如树根、如音符……应有尽有,宛若一个小型的博物馆。
见我们来,工作人员热情地调试机器、挑选CD,悠扬的旋律于是飘散开来。恍然间,与世隔绝,只剩下音乐与呼吸。工作人员介绍说,考虑到音响耗电量惊人,对电源纯净度又极为敏感,李积回甚至把医用级15KVA稳压器都搬回家,每一层楼配一对。
五楼则是李积回的私家收藏,伴随无数的惊叹,记者走入这个像迷宫一样的私人视听空间,体验前所未有的音响之旅。
原来,这里也是李积回的“接待室”,茶座、电视、音响、软件一应俱全,就是有点拥挤———软件太多了。李积回说,一般情况下,他都愿意在这儿接待客人或朋友,因为安静、自在,还可以随时享受音乐。
推开一侧的房门,书房一般面积的小房间出现眼前,音响居中,软件分列左、右,取用自如。走过书房尽头,另一个小房间蓦地闪现出黑白电影里才有的镜头:高高的书架,CD和LP唱片排得不留空隙,书架间细细的走廊,只容许一个人通过。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小心翼翼地看,仿佛生怕吵醒了这些年代久远的声音记忆。
没有标记,怎么选碟啊?李积回却毫不担心:“别看摆得乱,我心里却清楚得很,不敢说准确无误,至少也八九不离十,知道自己想要的碟大概在什么地方。”这么多碟,能听得过来吗?李积回哈哈一笑,说:“又不需要几天全部听完。但首先得拥有这些,下一步才能慢慢听,反正我是不着急。”
随着他,我们赤脚穿梭在迷宫里,辨不清东南西北。“这是我最喜爱的一个房间。”李积回推开门,脸上有不无得意的微笑。仿佛是穿过崎岖的山洞,突然豁然开朗,掉进一个世外桃源———没想到,巴掌大的“书房”隔壁,还有一片如此广袤的空间,面积堪比一间小影院。房门出奇的重,似乎暗示里面有更多的发现。
果然,当超大的屏幕上,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挥舞起手中的指挥棒,屋内,瞬间便暴风骤雨……
对话李积回
为买音响愿掏空钱包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音响发烧的,是突然发烧吗?
李积回:上世纪70-90年代,我就在阳江开了卡拉OK厅、歌舞厅,因经营需要,自己还经常学舞、练舞,成了阳江的一代“舞王”。那时候,对音响就有一定的认识了。但真正发烧,却是突然的。
2001年广交会期间,我的一位朋友带我去逛海印的音响店,店主态度很好,和善地询问我有没有发烧,对音乐有无感觉。最要命的是,他问我要不要带着音响去他家听一听,好听就留下来,不好听就拉回去,大家交个朋友。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买下了第一对发烧器材。这纯粹是被对方的诚意感动。
那套音响价值6万多元,我心疼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么贵的东西,我听起来也没觉得它跟其他音响有什么两样。不过,发烧有“毒”,再回过头来听别的音响就发现不行了,这个时候,自己已经无法自拔。
记者:从你突然发烧到现在快10年时间了,买了多少对音箱,花了很多钱吧?自己对买音箱有什么讲究没有?
李积回:多少对?还真没有数过,都在那摆着呢。这些年,因为发烧确实花了不少钱,但从没用过公司一分钱,都是自己的积累。每一次出去外面,看到喜欢的,总会忍不住买下来,有时候甚至掏空了钱包,搞得连吃快餐的钱都没有。当然,也会有非常遗憾的时候,比如说看到非常好的、经典的,却因为手头钱不够,硬生生地给错过了。
谈到买音响的原则,我觉得可以归纳为“新的买旗舰,老的买经典”,为什么呢?因为旗舰产品是厂家不计成本,不计销量,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型号,旗舰产品集很多理念、意义于一身,不是普通货可比的。而老的经典的器材,虽然说后来的超过了它,但是听来听去还是没有它的味道。其实那不是味道的问题,而是感情。
追求一种声音的真理
记者:为什么买这么多音响,觉得有高低好坏之分吗?
李积回:我的回答是“寻求一种声音的真理”。很多人认为这个声音好听,那个声音不好听,其实音响里面根本没有好不好听的概念,人的素质和对音响的理解不一样,你要寻求声音的整理,就必须尝试各种器材。
其实,上了十几万的器材,只能说每个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表现。美国声豪放威猛,英国声温暖厚重,德国和北欧的发音清澈无染,意大利声浪漫奢华,配搭的效果千变万化,很难有绝对的标准,只有相对的喜好。每一套音响工作时,它都代表了每一个音乐演绎大师。
记者:现在手头上有多少碟,都是从哪买来的?
李积回:黑胶大概60万张,CD40万张,这些东西大部分是从日本买来的。几乎每年,我都会专门去一次东瀛,跑到那些旧书店、跳蚤市场“淘宝”,现在,那儿的二手商人基本上都认识我了。
2006年,日本的某家图书馆要处理大量黑胶,我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委托熟悉门路的人去洽谈,当时,我们动的就是“最好的价格与最大的量”的脑子。搜罗好这些黑胶后,我用集装箱拉回阳江,现在不但保存良好,还发现了不少头版和名版。TAS发烧天书主编罗伯特·哈利曾说,我的黑胶唱片收藏量都赶得上美国国会图书馆了。
一般来说,黑胶碟在音响店的标价在200元左右,质量好的动辄七八百元,普通发烧友收集到几百张已值得引以为傲。
发烧音响听的是感情
记者:作为一名商人,工作想必很忙,平时有时间来欣赏这些音乐吗?
李积回:这你就错了。每天工作完,我都会来到这里,上网浏览一些采购信息,听听音乐,或者接待一些客人、朋友。我有一个非常好的生活习惯,每天6点多准时起床,8点正式上班,中间这段时间,我都会独自享受音乐。其实,早上听音乐,这种感觉是非常深刻的,因为整个人的思维更空灵、更开阔,可以把昨天的事情、今天要办的事情融会贯通。刚开始发烧的时候,我喜欢听一些经典音乐,现在则更喜欢交响乐,我觉得那种声音几乎可以把整个人的灵魂唤醒。
记者:你愿意与其他发烧友分享音乐吗?
李积回: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我家,经常有外地的朋友,广西的、珠三角的,甚至从国外专程飞过来的,听到半夜再赶回去上班。中国各地的发烧友乃至香港的音响界名流、唱片公司的录音掌门人,都来过这儿玩机试碟。而我,也乐意与他们切磋。
说来好笑,不少人管我叫“毒王”,因为有不少以前不发烧的朋友,来我这儿一听就“中毒”了,回去之后听什么音响都觉得不像、没感觉,便开始发烧起来。现在,每天来自各地的邀约电话不断,我不得已专门找了助手帮忙接待,实在忙不过来。
记者:发烧这么多年,现在对音响、音乐有更深层次的领悟了吧?
李积回:一般音响听的是旋律,发烧音响听的是感情。一张CD或黑胶播出来,音乐把你拉进去,就好像有个人现场唱给你听。它给你的是一种活生生的感觉,一种愉悦的感情,让你可以跟着音乐一起,或回忆过去,或澄思渺虑、心无万物。
记者:听说集团总部正在筹备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是你的想法吗?
李积回:是的,一直有这个想法。2007年12月,罗伯特·哈利来我这,亲笔赠言———“世界第一音响发烧友”,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发烧友的一大特质便是喜欢交流,我开这个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的发烧友有个交流的地方。
此外,我也是从加强旅游推动的角度出发。现在,阳江有“南海Ⅰ号”这一国际品牌,旅游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而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开业之后,一方面可以争取更多的国际游客来到阳江,另一方面可促进更多国际旅游品牌的建设,为阳江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手记
玩物也可励志
与商人聊天,一般谈什么,生意经?不,现在,可以和他们聊聊生意之外的事情了,比如音乐。和李积回接触的整个下午,没有刀,没有十八子,没有高深莫测的生意经,只有音响,只有CD或黑胶,只有身临其境般的音乐,或小桥流水,或天崩地裂。
当他胖胖的身躯穿梭在各式音响间,从不留缝隙的架上挑选出要试听的CD、黑胶,就那样站着、微闭双眼,静静地聆听,然后不惜口舌、大费周折地与来访的客人“交流”黑胶与CD的不同……一旁的你或许会忘了他是一名“刀客”,是鼎鼎的有名十八子集团董事、总经理。
抛却商人的身份,此刻,李积回只是一名单纯的发烧客,狂热地迷恋着各类名贵音响。“我们不过是想把最完美、最经典的东西还原,我们不过是一群追求更高音乐品质的人。”李积回这样形容自己与音响发烧客。轻描淡写。
他说,这是玩物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