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看《音乐与刀》的目录,就会让人捧起书就不想放下。如:《为“耍大牌”喝彩》《音乐决定成败》《音乐与女人》《音乐与男人》《发烧与养生》《音乐与企业家》《爱情所有的属性,“发烧”都可以给你》《今生不“发烧”,后悔下辈子》……
书中言论言简意骇,有的放矢,说是“随感”,其实是融合了作者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如谈到“音乐能养生吗?”他仅用寥寥一百来字就给说明白了,这是何等的睿智!最后还不忘写一段结语,表明自己所说的言论和感悟均是实践经验,求读者“放过”。
他在《为“耍大牌”喝彩》一文中力挺艺术家蔡琴,为蔡琴坚持做好音乐而喝彩,支持蔡琴为艺术“耍大牌”。作为艺术家,没有“大牌”的要求,哪有“大牌”的演出效果?文中观点鲜明,对某电视台的商业炒作与蔡琴的艺术家风范直面评论,提出人们要重视艺术,提醒某电视台要尊重艺术家。

他在《影视配乐》一文中,将影视配乐比喻为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这个比喻让人费解,想反驳之余,又不由得耐着性子把文章看完。原来他强调了影视中背景音乐的重要性,有的影视作品把钱砸在演员的身上,对配乐马虎了事,直接拉低了影视作品的品质。看到这,我脑海浮现出几个画面,我们一听到《友谊地久天长》便会想起电影《魂断蓝桥》,一听到《我之珍爱》便会想起电影《乱世佳人》,一听到《凉凉》甚至会将“凉凉”用于各种调侃时,人们便会浮现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出网红电视剧。好的配乐作品是影视作品的衣服,能迅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加影视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如果用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来比喻……也不为过吧。我算是服了。
《音乐与刀》的后面部分是媒体关注,不同的媒体对“李积回”的评价和对他一手打造的音响殿堂——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的评议。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执着于圆自己的音乐情怀之梦而忘记了刀匠的本分;有人说他“胸有大志”,用“音乐”圈地,让更多的人通过“音乐”走进他的刀具世界;也有人说他是“虚张声势”,始终走不出阳江……无论哪一种说法,如果你看了《音乐与刀》,便会对李积回有新的认知。而我们看到的是,他建立的音乐殿堂立足于阳江,就如他的刀具一样,植根于本土,却会通过文化走得更远。
《音乐与刀》有着不一样的品格与腔调,正如作者的名字释义——“积”天下之大成,“回”人生之百味。